说说「海外官司」对中共高官的威慑力
打印机版
文/司马泰
 
【慧园】中共领导人的选拔留任是一个神秘的难题。后来,国家就出台了一些标准,来平息纷争。比较常用的就是「年龄」和「学历」。

而随着法轮功学员在海外起诉那些出访国外的积极参与迫害的中共高官,有无「海外官司」缠身,也成为中共内部高层非常关注的焦点话题。而且,出访吃官司或者带着官司出访,已经严重困扰了中共领导层。

很多老百姓认为,一个「海外官司」能把中共高官怎么样?他还是作他的官,他怕你什么,大不了不出国访问。

可是,当官的可不这样想。看看江泽民对于自己在芝加哥被起诉而给布什政府施加的号称「不惜一切代价」的压力就可以感到他是多么在乎。当去年9月法庭宣布江泽民有「豁免权」时,连一直不承认有此诉讼的中共外交部,也对大陆民众发布这一「喜讯」(目前法轮功学员正在上诉)。中共内部把官员出访被诉,当作了头等大事在抓,而且派出司法代表去和他国勾通,企图从法律程序上就禁止这类起诉活动。

「海外官司」对于中共高官,为什么有着老百姓体会不到的威慑力?

第一,高官们想出国访问。

出国总是风光的事,这也是他们积累国际交往资历,为日后的升迁打基础的机会。
他们也懂得如何用海外访问获得的「好评」来内销到大陆作为自己的「能力」显示,甚至用作打击政敌的武器。

第二,海外吃官司,会断了他们出逃的后路。

很多高官都是贪官,就算自己不是,子女也难免。他们有句话,「苦了我一个,幸福几代人」,这个几代人当然是他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了海外官司,海外的财产也就可能保不住,子孙还如何能幸福?他们对中共的政局了解得也很清楚。就如同江西省副省长胡长青所认识到的,早就在海外安排退路。那么,在海外吃上官司,对他们自己和子女今后外逃都将极其不利。

第三,海外吃官司,会成为政治对手的把柄。

积极迫害法轮功的高官在出国访问被以人类灭绝罪起诉,本来这些官员迫害好人就心虚,这一接外国诉状当然就更感狼狈。

中国开放20多年了,与外界交流来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个背着海外官司的人,在同政敌对垒中,自然不战自败。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刚上任到外国走一圈,就背了一屁股的官司。媒体关注的都是他犯了什么罪,而不是签了什么合同,这还谈什么商务啊?所以,最近听说,中共要安排薄熙来转任其他不需要经常出国的部委,来解脱这种尴尬。

迫害法轮功的事,中共官员们也知道,现在就是江泽民一伙在撑着。文革中,那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代,谁能想到有结束的一天呢?它毕竟结束了;同样,迫害法轮功也总得有个头,结束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山不转水转,也不会等太久。

所以,明白人都看得出,未来中共干部的选拔留任,除了「年龄」和「学历」,有无「海外官司」也将成为一个新杠杆。中共高层的权力内斗,在「年龄」上,多一岁,少一岁都会打得头破血流;如果你要是背着个「海外官司」,在改革开放与世界来往的大环境下,在政治对手看来,这「海外官司」当然就是个毁掉你仕途的最好武器。

中共自己也意识到,让背着「海外官司」的人代表中国政府出访,怎么讲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这次曾庆红出访南非,准备起诉他的法轮功学员遭到枪击,与曾庆红逃避「官司」有莫大关系。

从动机上讲,曾庆红政治野心很大,极具权谋,而且不择手段,曾庆红当然也想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那么,曾庆红就绝不愿背上「海外官司」,被对手轻易地葬送他的政治前途。同时,曾庆红也是在做给中共看他的手段,让他的政敌小心为妙。

从手段上讲,江泽民能坐稳十几年,全靠曾庆红帮他扫清障碍,包括整倒陈希同,涉嫌害死杨尚昆等。曾庆红为了自己的前途,在自觉「天衣无缝」的情况下,当然会铤而走险,雇凶杀人。

从做案条件上讲,曾庆红原是中共组织部长,主管特工系统。据枪击案中受伤的梁大卫自己说,他是澳洲的法轮功学员,此行的目地正是去南非准备以灭绝人群罪起诉曾庆红。他在澳洲就被中共特务盯梢,汽车的玻璃门被多次砸碎,去香港不让入境,早就上了黑名单。澳洲是中共特务很活跃的地方,特别是针对法轮功。法轮功的起诉行动,本来也不是什么秘密。在前一天,法轮大法信息中心还发布新闻,说法轮功将去南非请愿。所以,中共特务完全能够掌握梁大卫一行的行程和目地。

而南非又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雇用几个当地人持枪杀人,既很容易,又掩人耳目。

从事发现场看,凶手跟踪到高速路上后,用军用AK47射击法轮功学员坐车的轮胎,受伤的学员是两脚中弹,可见子弹射击很低位,目地是为了制造翻车事故,车毁人亡。好在人算不如天算,车子安全地停了下来。

法轮功学员告曾庆红一案,虽然因为曾庆红很快结束访问回国,以及枪击案的干扰,最后没有来得及起诉,但是,曾庆红使出的手段,却让人心有余悸。

所以,为了「政治前途」,为了在「年龄」「学历」之外,不背上落政敌把柄的「海外官司」,曾庆红雇凶杀人,观其一生为人处事,也在意料之中。但曾庆红在海外创下中共高官买黑向和平人群开枪先例,对中共集团本身来说决非祥兆。

 


网站反馈: huiyuan-editor@minghui.org  huiyuan-webteam@minghui.org
欢迎转载传阅本网所有内容,但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2-2003 Huiyuan (Minghui)
(建议用 Internet Explorer 5, Netscape 6 或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