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貌—汉室天下的复兴:东汉(二)
打印机版
文/心缘
 
【慧园】明章之治

*明帝开明治天下

公元57年二月戊戌,光武帝去世,他的第四个儿子,即太子刘庄继位称帝,改年号为“永平”,是为汉明帝。

明帝刘庄自幼就十分聪慧,勤学好读书,10岁就能读懂《春秋》,后又精通《尚书》等儒家经典。光武帝刘秀甚为惊奇,因此特别宠爱他。虽然历来皇位继承人是立嫡或立长,但刘秀最终改立他这个才华出众的儿子为皇太子,让他继承了皇位。

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上相对安定,社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发展。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使这一局面得以继续。

明帝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开明政策。在政治上以刑理治国、法令分明,整肃吏治、严惩不法官吏,要求“有司勉遵时政,务平刑罚”。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如尚书阎章因二妹为贵人,不得迁任要职,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也不允许,仅赐钱千万;功臣窦融子孙骄纵不法,永平五年(公元62)下诏诸窦为郎吏者皆携家属归故郡,后窦融长子穆,孙勋、宣皆因罪下狱,被处死。永平十四年楚王英谋反事发,被株连以至死、徙和系狱的京师贵戚和诸侯更达数千之众。

范晔在《后汉书》中评价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乡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

明帝还要求臣下奏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用浮夸之词。

社会经济方面,则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当他看到黄河水给百姓带来的灾祸时,不禁忧心忡忡,因而召集大臣商议治河之道。公元69年,他派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修治汴渠完工后,消除了自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汴渠东侵之害,从此使黄河900多年未发生重大改道。他还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永平九年至十二年,由于“岁比登稔”,出现了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繁荣局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明帝提倡儒学,命皇太子、诸王侯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孙等习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立学于南宫,号“四姓小学”,设置“五经师”以授其业。他还曾亲临辟雍给大学生们讲授经义。明帝好佛,当他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便在公元68年派遗蔡愔、秦景等出使天竺(今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并于第二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寺--白马寺。明帝聘请天竺高僧在此译经、传教,从而促進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在对外方面,汉明帝很少用兵,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永平元年,西自武威,东尽玄菟的塞外诸族皆来内附,边境屯兵得以省罢。永平十二年,西南夷中的哀牢王柳貌率其民五万余户内附。至十六年,自汶山以西白狼等百余国也皆称臣奉贡。永平十六年,明帝派将军窦固、耿忠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汉军出酒泉,進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明帝诏置宜禾都尉,并留吏士屯田伊吾卢城。公元73年,他派班超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从而進一步加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自公元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六十五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

明帝是个谦逊、自省的皇帝。每当遇到天灾时,明帝常常下诏责己。有一次,出现了日食,明帝下诏说:“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人怨,上动三光。日食之变,其灾尤大,春秋图谶所为至谴。永思厥咎,在予一人。有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论述得失。明帝看后,深自引咎。

明帝十七年春正月,甘露降于甘陵。当年,甘露再次降临,树枝内附,芝草生殿前,神雀五色翔集京师。于是大臣们就以明帝威德怀远,祥物显应,乃并集朝堂,向明帝祝贺。明帝却说,这是高祖、光武帝的圣德所致,自己并没有什么德行。

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后汉书》上说,“天下安平,人无傜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出现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明帝末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

因此,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

明帝在位19年,于公元75年8月去世,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显宗,尊谥孝明皇帝。明帝第五子刘炟,继位为帝,即汉章帝。

*章帝施仁政治天下

汉章帝刘炟(56—88),永平三年(公元60年)立为皇太子,年方四岁。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病逝后,章帝即位,时年十九岁。即位第二年建年号为建初(76年一84年七月),后来又改为元和(84年八月—87年七月)、章和(87年八月—88年),在位共十三年。  

章帝刘炟为人仁厚宽容,好儒学,年轻时就受到明帝器重,即位后他基本遵循光武帝和明帝时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励精图治,光大汉室。

在位期间,章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并亲耕农田以示鼓励;又平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有一年,因为秋雨不适导致春旱,章帝非常焦急,他下诏自责说由于自己无德,所以才使百姓受苦,因此“痛心疾首”。于是章帝下令官员整理理冤狱,并从轻处罚;同时向天地山川祷告,祈求上天降下雨来。

在内政方面,他一改东汉前期“苛切”政治,删简残酷刑律50余条,实行“仁政”、“宽政”。他下诏说:“律云‘掠者唯得榜﹑笞﹑立’。又令丙,棰长短有数。自往者大狱已来,掠考多酷,钻钻之属,惨苦无极。念其痛毒,怵然动心。书曰‘鞭作官刑’,岂云若此?宜及秋冬理狱,明为其禁。”

在思想文化方面,汉章帝于公元79年在白虎观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临主持,又令班固将讨论结果记录整理,编成《白虎通义》一书,将儒学推向系统化、神学化,对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识、伦理道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章帝不但精通经学,又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尤其善草书,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汉章帝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

章帝时期,东汉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都在光武和明帝盛世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东汉王朝的发展至此达到顶峰阶段,历史上将明帝和章帝时期称为“明章之治”。

汉章帝于公元88年病逝,年仅31岁,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肃宗,谥号孝章皇帝。章帝四子刘肇继位,即汉和帝。

明章之治

明、章二帝统治时期是东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他们能够遵循光武帝时的各项政策,积极恢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汉室中兴。明帝和章帝可以说是东汉继光武帝之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历代史学家都对此予以肯定,然而肯定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大抵明帝以严明著称,章帝则以宽厚著称。范晔《后汉书》论曰:“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章帝素知人厌明帝苛切,事从宽厚。”薛莹《汉纪》也说:章帝“除苛法,蠲禁铜,抑有仁贤之风矣!”范、薛二家只见明帝持法过严之弊,而未见章帝持法过宽之失。袁山松《后汉书》则说:“孝章皇帝弘裕有余,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惜乎!若明、章二主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古之贤君矣。”

而章帝持法过宽的失误在于,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自此之后,外戚和宦官这两股势力重新登上了汉家王朝的政治舞台。东汉王朝的开明政治从此结束,汉家天下也由盛世走向衰退。

(原载“正见网”)

 


网站反馈: huiyuan-editor@minghui.org  huiyuan-webteam@minghui.org
欢迎转载传阅本网所有内容,但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2-2003 Huiyuan (Minghui)
(建议用 Internet Explorer 5, Netscape 6 或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