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志卓:《三国演义》讲了一个什么?
打印机版
文/曲志卓
 
【慧园】从小就不明白关羽关二爷为什么那么有名。生前是美髯公,汉寿亭侯,五虎上将之首,死后被抬上神坛,泥塑金身,受人膜拜。到了清代更被封圣,虽然及不上梵蒂冈教廷所封的真福品位,但是康熙爷御笔亲封的“武圣”名号也不遑多让。那幅周仓挑灯持刀,关公夜读春秋的年画贴得满世界都是,连我们物理系洋人助教的办公室里都赫然可见。虽不能说“有水井处,便有关公”,但是只要有华人聚居处,便有关二爷抚髯的形象。

可是纵观他老人家平生事迹,在猛将如云的中国历史中,别说Number 1,就是前十也进不去。过五关斩六将,斩的全是无名小卒;杯酒斩华雄,如果慢镜头看全过程,那整个就是趁人不备;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更是提都不要提,三个打人家一个,里面还有一个“万人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探物”的张翼德,最后居然还让吕布给逃了;刮骨疗伤,谈笑下棋,令人佩服得很,可是曹营中的那个夏侯什么的大花脸拔箭啖睛,虽伤犹战,好像更令人佩服;水淹七军,倒是很风光,可是紧接着就是走麦城,诸葛军师教他要“联孙拒曹”,他老人家就是不听,最后遇害东吴,黯然收场。这,这,这怎么能称得上是“武圣”?

困惑!

直到有一天听京剧名家奚啸伯老先生的《哭灵牌》刘备哭灵的那一段唱,才忽然开了点窍。那出戏讲的是,关羽和张飞被东吴所害,在领兵报仇之前,刘备在他二人的灵前洒泪祭典的故事。哭关羽的的那段唱是奚派的名作,词是这样写的:

“点点珠泪往下抛。 当年桃园结义好,胜似一母共同胞。 不幸徐州失散了,万般无奈暂归曹。 那曹操待你的情义好,上马金银也曾赠过你的大红袍。 美女十名你不要,封金挂印辞奸曹。 匹马单刀保皇嫂, 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通把蔡阳的首级枭, 你可算得是盖世的英豪。实可恨孙权使奸巧,害孤二弟归天曹,孤王领兵把仇报,二弟啊。”

令人奇怪的是通篇祭词对关二弟的其他英雄事迹一个字都不提,反来复去就说一件事:关公如何无奈降曹,但是心怀故主、义兄,不为重金高位所动,最终毅然离去,千里保皇嫂,突破重重阻碍,最后得与兄弟团圆。

想了很久,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关二爷“可算得是盖世的英豪”就在于一个“义”字。任你武艺盖世,战功彪炳,可是在过去唱戏的和听戏的世人眼中均不及这个“义”字,所以其他的事迹在这个“义”字前都不值一提。刘皇叔心心念念,不能忘却的也就在这个“义”字。正是“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

惭愧,我这才省得,我评判英雄的标准,原来是“唯力至上”的,谁有力气,谁能打,谁厉害,谁能用暴力,谁才是英雄。所以在我眼中,什么许诸,典韦,吕布,张飞都比关公英雄多了。实际上,这其实不也是现在很多人的标准吗?很有些国人崇拜萨达姆,本拉登,金正日之流的“有力者”,无非是“力”字作祟。

而过去的古人却是唯“义”至上的,几千年来人们都崇尚“义”字,所以关二爷才受人尊敬,被尊为“武圣”,而“有力无义”者,如功绩盖世的曹操被认作是白脸大奸臣,武艺超群的吕布被鄙为“三姓家奴”。

说到这儿,又想起一件事。系上有个炼法轮功的,为人谦冲敦厚,像个有道之士,经常给我讲些法轮功“真善忍”的道理,我也颇爱与他来往。有一天饭后闲谈,谈起我悟到关羽为何被尊“武圣”的道理。他阁下莞然而笑,徐徐说道,他们师父李洪志先生早就谈到《三国演义》就是讲了一个“义”。用一个朝代这么长的时间表现出了这个“义”的深层文化,后世之人对“义”才有深刻的认识,它的表面与内涵和深层反映。我拍案叫绝,欢喜赞叹,引得洋人侧目连连,大师毕竟是大师,眼光独到,一针见血。只是不知现在有多少人看《三国》时,除了武功,计谋之外,还能看到这个“义”字?

可惜呀,可惜,可惜这“义”之文化,在西来幽灵的破坏下已经丧失贻尽。噫!何时能复起关羽诸圣于地下,扫除幽灵烂鬼,重现“义”之光芒?

 


网站反馈: huiyuan-editor@minghui.org  huiyuan-webteam@minghui.org
欢迎转载传阅本网所有内容,但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2-2003 Huiyuan (Minghui)
(建议用 Internet Explorer 5, Netscape 6 或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