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打印机版
文/鲁冰花
 
【慧园】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鲁冰花

【慧园】
“遥望故国泪花飞,魂萦梦绕知是谁,不知亲人可安康,不知山水可青翠。
烟雨濛濛江南美,渔歌唱晚行碧水,四季如春云贵美,月下竹林人自醉。
牛羊遍野塞外美,骏马飞驰彩云追,冰峰屹立藏原美,神殿檐下风铃脆。
……。”

中秋节,一曲“思故国”让我启封了久违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没有很多繁华,却有着浓郁的人情。住在一条巷子里的大人孩子互相都很熟悉,傍晚,大人们搬条长凳坐在门前聊天,孩子们捉迷藏、跳橡筋、踢毽子、跳房子、抛小沙袋……,如同自家兄弟姐妹般嘻嘻哈哈的玩在一起。

每年中秋节是仅次于过年的大节日,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节前人们早早就置好了月饼、柚子、杨桃、田螺、芋头、菱角等必备的传统食物,还有各式时令水果、点心糕饼等。过节那天的晚饭只是象征性的,皓月初升后的赏月才是重头戏。入夜,家家户户围坐一起赏月,吮田螺、剥柚子、尝月饼,听大人们讲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民间有拜月的习俗,通常妇女们中秋夜设香案当空祷拜,孩子们也爱凑上去一起拜。记得我总是很努力的想辨认出月亮上哪一块阴影像桂树、哪一块阴影像小兔子,与小伙伴们争论不休。

童年印象最深的是中秋节的花灯,巧手艺人扎出各式造型的花灯,有水果、花鸟、人物,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至今仍依稀记得3岁那年家里那盏嫦娥奔月的走马灯不停转动的情景。而中秋夜那满街走来走去、兴高采烈的孩子们,手上提的则是点蜡烛的简易纸灯笼。

当年的月饼都是很简朴的包装:用纸把四个月饼卷成一筒,再贴上一张红纸。小猪形状的象形月饼称为“猪笼饼”,装在竹篾编的小笼子里,还有装在镶透明玻璃的厚纸盒里那小小的“月光饼”,都是孩子们的宠爱。

小时念过许多童谣,一首:“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买菩达,菩达苦,买猪肚,猪肚肥,买牛皮,牛皮薄,买菱角,菱角尖,买马鞭……。”一直不知“菩达”为何物,多年长大后,才知道“菩达”是苦瓜的称谓,原来粤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用法。

还有一首童谣曾被后来的歌星唱成了流行曲:“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系屋企绣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

小时候的羊城,暴雨过后往往会有短暂的“水浸街”,看雨滴打在街面薄薄的水层上,溅起大大小小的一串串水泡,光着脚趟过街面浸水的光滑麻石,那是孩提时欢乐的时刻。在那个并不繁华的年代,童谣所唱的“水浸街”,描绘了一幅夫妻恩爱乐融融的画面。

不知为什么,后来歌词被改成了:“落雨大,冇浸街,感谢共产党嘅好安排,将啲坑渠都通好哂,……。”再后来,就很少再有“水浸街”了。尽管万众同声歌颂“党嘅好安排”,但动不动就听到新闻报道洪水漫神州。

如今月饼的花样不断翻新,前几年就听说了传统的月饼衍生出名贵的鲍参翅肚月饼,还与名贵烟、酒配套出售。今年更听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同步推出由99.999%纯度黄金制成的月饼,其中最贵一款售价32888元。真不明白为何愈发展,月饼反倒不能进嘴了。

身居加国,发现这里的华人过年过节仍循着传统的风俗。这里的华裔小孩竟会玩“挑大海”(把一根细绳结成环,栓在手指上,两个人轮流用手指挑成各种形状)、抛小沙袋和跳房子,温哥华的唐人街居然还卖那款手绘的粗瓷碗,不免让人感慨万分。

月圆之夜,客居他乡的游子凝望明月寄托思乡的深情。古人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千古绝唱。

如今仰望异国的皓月,不知故乡的亲人可否平安喜乐?

我想,倘若中秋拜月,我要为故国祝祷,愿明月驱散那片土地上的所有阴影,愿皎洁的月光涤荡人们心灵的污垢。

此时,耳边仍环绕着的江南小调“思故国”有如天籁之声,清澈纯美,抚平了我深深的乡愁。

“……。
遥望故国思绪飞,大好山河面貌非,世风日下人心变,古风清纯唤不回。
危难之中神慈悲,大法震撼善念归,路不拾遗太平世,夜不闭户更祥瑞。
真善忍能使人心美,源远古风又璨璀,重德行善福相随,人间再映天堂辉。”
@

 


网站反馈: huiyuan-editor@minghui.org  huiyuan-webteam@minghui.org
欢迎转载传阅本网所有内容,但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2-2003 Huiyuan (Minghui)
(建议用 Internet Explorer 5, Netscape 6 或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