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 vs“律”法
——从男子主动缴47年逾期金并归还借书谈起
打印机版
文/大纪元记者周毅、安琪综合编译报导
 
【慧园】去年圣诞节,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谛冈发表文告时指出:“…我们生存的社会变得更为复杂,个人与道德的健全所面临的威胁变得更为险恶。”针对后现代时代的现今人类表达严重关切。在当今世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余,下面两则小故事透露着些许曙光,提醒我们每个人从“心”做起,自我约束,人类精神文明的提升将不会只是“天方夜谭”。

住在美国洛杉矶并在当地教授七年级生社会科与说话艺术课的努伦南(Robert Nuranen),今年在阁楼的一个箱子中找到了盖有到期日1960年6月2日的借书–“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尽管图书馆早已找不到任何有关此书的借出纪录,他还是主动交还,并自动缴付了相当于美金171.32的47年逾期罚金支票。他表示∶“在另一个十年过去前,我最好赶快还书!否则等到57年后再还,我会更加丢脸!”

另一则故事发生在德国。近四十岁的园丁哈克迈耶(Michael Hackmayer)住在南部高登斯海姆市(Gondelsheim)。他在一个从未使用化肥等人工化学物质的农地里种菜,并到自由市场卖菜。13岁时曾是希尔斯巴赫(Hilsbach)教堂唱诗班的成员,16 岁成立了自己的摇滚乐队,是乐团“荒野边界”(Wild Frontier)的主唱兼键盘手。2002年初他看了《转法轮》这本书,觉得法轮功“真、善、忍”的原则非常好,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哈克迈耶感慨的说:“修炼法轮功让我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当机械工学徒的时候,大家都把工厂里的工具拿回家用,我也不例外。十年过去了,我一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后来学了法轮功,看到《转法轮》里写着一个中国工厂的工人修炼法轮功后,把以前从厂子里拿回家的毛巾,又重新拿回工厂。别的职工一看他这么做,谁也不拿了,有的职工还把以前拿的都送回工厂。我立刻意识到我拿了工厂的工具是不对的。我感到和我偷的东西待在一个屋子里实在太难受了,我必须马上把工具送回我当学徒的地方。那里的老板万万没有想到,十年后还会有人把工具送回来,他非常感动。如果没有大法,我是不会这样做的。现在我才明白了什么叫堂堂正正的做人。”

这两则小故事,表面上看似简单,却蕴含很深的哲理。

现在社会中,各级机构或政府制定各式各样的规则、规章、或法律条文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销售超过一世纪,译本遍布世界各国的《湖滨散记》(Walden)一书的美国作者享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则认为人类的道德规范应该超越人为的法律,人们应该遵守内心的律法,而非人为制定的法律;当人为制定的法律与内心的道德标准相冲突时,应该以道德标准为优先。美国男子归还逾期借书一事,说明“法治”只能起到“治标”作用,并不能真正地杜绝不良行为。

中国三国蜀汉君王刘备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在告戒我们不要轻忽“小善”、“小恶”的影响力。人们往往就是在一点一滴“不以为意”、“没啥大不了”的情况下,积累诸多不正的行为,久而久之,便离真正符合人性的准绳愈来愈远而不自知。德国法轮功修炼者的故事,便是在他内心查找后,幡然明白“堂堂做人”的真谛。

1938年发起“道德重整”(Moral Re-Armament)运动的美国牧师法兰克.卜克曼(Frank Buchman)博士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的开始,每个人就从内心改造做起。至圣先师孔子也曾昭示:“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在告知人们,具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以身教影响大众。上述中国工人自我归正进而影响其他职工的行为,是所谓“风行草偃”的最佳写照。

这些古今中外诸先贤名人都强调“心法”治本,如果人人凡事都能从内心查找、自我约束做起,人类精神文明的提升将“指日可待”。

资料来源:美联社,欧洲圆明网

 


网站反馈: huiyuan-editor@minghui.org  huiyuan-webteam@minghui.org
欢迎转载传阅本网所有内容,但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2-2003 Huiyuan (Minghui)
(建议用 Internet Explorer 5, Netscape 6 或更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