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邊緣陸續發現較大星體 是行星嗎?行星標準爭議再起
打印機版
文/大紀元記者方洪綜合報導
 
【慧園】自從1930年距離太陽最遙遠的行星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概念就開始在教科書中確立了。“九大行星”不僅是科學概念,也成了人們的共識。然而,關於如何定義行星的爭議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愈演愈烈的架式。主要原因是冥王星太小,甚至比某些其他行星的衛星還小,其中包括我們的月亮。而且後來在太陽系中陸續發現了一些其他的小星體,個頭比冥王星小不了多少,那麼它們是不是行星呢?

*陸續發現較大星體

冥王星直徑2274公里,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地球直徑是12000公里)。近年來,科學家陸續發現了一些同冥王星大小相似的星體,但是都沒有能夠認為是行星。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畢竟比冥王星小,似乎人們已經將冥王星認定是可以接受作為行星的極限。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新發現的星體並不是“獨立”存在的,更確切的說它們屬於某個小星體群,例如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還有海王星和冥王星外的庫帕帶小行星。

例如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Ceres”,當初發現的時候科學家覺得是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而後來在其軌道附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小類似的星體,科學終於認識到這是一個小行星帶,“Ceres”只是其中的一員。像地球這樣的標準行星,雖然在軌道附近也會有其他的天體,例如近地小行星等,但是同地球比起來太小了,地球是當之無愧的這一軌道的主宰。而“Ceres”同它周圍的星體相比就一點也不鶴立雞群,因此不能認為是獨立的行星。

科學家在2004年發現了“Sedna”,代號為2003VB12。“Sedna”的直徑大約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而它到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到太陽距離的3倍之遙。最終“Sedna”沒有被認為是一個新行星。按照發現者的解釋,“Sedna”比冥王星小,不能作為行星。但是這樣的解釋總有點讓人覺得太人為了,要是發現了比冥王星大的怎麼辦?憑什麼直徑2300公里是行星,直徑2000公里就不算呢?不過也許還有更具說服力的原因,一是“Sedna”的軌道太過橢圓,有點像慧星;再就是“Sedna”所處的位置已經接近太陽系最外部的奧特星體雲(Oort cloud),也就是說“Sedna”很可能只是群體中的一員,就如“Ceres”一樣。

而就在上星期,天文學家連續報導了兩顆新星體,其中之一代號為2003 EL61,直徑1500公里,與“Sedna”差不多。接著美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2003 UB313,研究人員估算其直徑達3000公里,比“冥王星”還大。2003 UB313距離太陽是冥王星的三倍,研究人員表示位於庫帕帶。不過看來研究人員和媒體還是難掩興奮,宣稱發現了太陽系第10行星,因為新星體比冥王星大。但是發現者並沒有公布顆新星體名稱,而是向國際天文學協會提出申請等待批准。

*幾大行星,誰說了算?

關於行星標準的爭議終於再次升起。有人開始為“Sedna”等小星體報不平,但也有人抱怨都是冥王星太小惹得禍,甚至建議把冥王星也開除出行星行列。如此一來,太陽系就成了八大行星。質疑冥王星行星資格的原因還包括其靠近庫帕帶,應為庫帕帶一員。另外冥王星和星發現的星體如的“Sedna”和2003 UB313構成主要是冰河岩石,較類似彗星。單從軌道看,“Sedna”和2003 UB313等距離太陽太遠,而且其軌道會更近似彗星。

西方好像有種說法,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目前對行星的定義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太陽系的真實結構卻不可能因人而異,隨著將來更多的發現被展現出來,人們對太陽系想必也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參考資料:1) http://www.gps.caltech.edu/~mbrown/sedna/
2) http://news.bbc.co.uk/2/hi/science/nature/4730061.stm
3) 李太楓:類似彗星 不算行星 (Taiwan United Daily News )

 


網站反饋: huiyuan-editor@minghui.org  huiyuan-webteam@minghui.org
歡迎轉載傳閱本網所有內容,但請註明出處 Copyright © 2002-2003 Huiyuan (Minghui)
(建議用 Internet Explorer 5, Netscape 6 或更新版本)